台灣單車 - 國內旅行 | 2016-12-07 | 人氣:2015

新聞來源:香港蘋果日報

【旅遊籽】台灣單車遊 六日環島四極點
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supplem ... vel/art/20150326/19089654

【旅遊籽:遊俠仗義】
坦白講,這不算是正式環台。我參加由台灣單車會主辦的「環島四極點之旅」,用台製碳纖維單車由台北往東走,經淡水、基隆、福隆、花蓮、台東、墾丁和台南,共六日,沿路有補給車照顧糧水,有車相送,更有兩位台灣單車國手指導,如隊友方富邦所言:「參加單車團,不用事前計劃,費用不貴,適合香港人。」只是,人在路上,腳在車上,需努力方可,難道全程坐車?每次大腿痠痛、大雨撲面,總對自己話:算吧,踩多一公里,最後一公里,我決定跳車,放棄環台,我要坐的士。但,每踩多一公里後,總有事發生:原來有休息站、原來今天踩了一百公里、原來登上了牛山,原來落斜好爽,原來趕上大隊……在堅持與放棄之間,不知不覺,我完成了,全程無跳車。

day1 沿河盡是單車徑 台北——淡水24公里

落飛機,見到同行隊友,勿講笑,有理由相信我是最年輕參加者,全團十七人,四分一銀髮族,其他貌似四五十。我們先去台北萬華區老松國小取單車,兩位曾代表台灣參加單車賽的國手逐一幫我們微調把手和座位高度。我用了爬山單車,果然是碳纖維製造,不足八公斤,兩手輕易舉得起,那怕上斜都輕踏而過。起步,從康定路轉入淡水河畔。今日是熱身,路程約二十四公里,經過龍山、延平河岸公園,到了大稻埕碼頭。陽光曬得猛,台灣單車休閒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悉弘叫我勿太開心:「明天沿北海岸線,面對大西洋,每天都下雨。」
台灣單車徑發展得好,從台北到淡水,繁忙馬路上有單車線,淡水河一帶劃為海濱公園,有天橋過公路,指示清楚,路寬,不如香港單車徑般多路障,附近居民多以單車代步,空氣比台北好很多。

 

day2 濱海公路與貨櫃車相擁 淡水——三貂角燈塔74公里

第二日從淡水起步往三十公里外台灣最北處富貴角燈塔,經過聖約翰科技大學、淺水灣、三芝及白沙灣,大半路程是濱海公路,路寬又直,後上私家車見單車隊就駛往外線。秋冬季常有濃霧,眼前一片朦朧。因天雨,我們踩得較慢,比原定時間遲了近個半小時到達。匆匆一看富貴角,大家決定先登上旅遊巴往四十四公里外的基隆碧砂漁港午饍,飯後再踩。
在漁港起步,返回同一條濱海公路,原來平靜的上午為迎接激烈的下午。沿岸太平洋澎湃大浪侵蝕成懸崖,橫風橫雨,彎多路窄,單線行車,每次有幾十噸重的貨櫃車在我身旁經過,心總大叫:「死啦死啦。」好幾次與貨櫃車距離不足半呎,甚至一齊轉彎,還有無數次被貨車高速路過濺起水花飛入口鼻,手套全濕,手指凍到痛,正在公路中又無處可停車,雖前後沒隊友,總聽到有人叫我:「跳車吧!」
意志力磨滅時,看路牌能分散注意力,原來到了九份。大雨下,遠望不見遊人,返回侯孝賢《悲情城市》淒美畫面;又原來台灣山多地名靚,無耳茶壺山、南子吝山、紅毛山、鼻頭山、和美山、南草山、美艷山等一大堆。好不容易經過個多小時,才能停在船塢一個巴士站,隊友已在避雨,一落車立即大叫:「好驚呀!」眾男立即回應:「我都好驚呀!」又凍又驚,到福隆已下午五時半,還有十五公里才到台灣最東北的三貂角燈塔,此段路我又前後不見隊友,一個人在大雨中望着太平洋踩呀踩,最後一程還要經過大墓場。下午這四十一公里真是踩得太慢,到埗時已天黑,全然看不到燈塔模樣。

 

day3 太魯閣上坡是為了下坡 花蓮——太魯閣——花蓮74公里

跟着單車團,好處是沿途有人照料,就算踩最慢,都有國手在最尾伴隨,不至孤單。第三日,早上從福隆坐火車去花蓮,目的地是太魯閣峽谷。
在太魯閣騎乘,前面是錯落有序峽谷,半光禿禿半綠油油,層次分明,人工開鑿的車路,盡量保留地勢起伏,不是大斜坡,就是暗斜路,頭頂還有突出來的奇石,彎身才能通過,有時前面塞車,又要慢駛,可稍為回氣。出發前,我根本沒有操練,頭一兩日,相信可用體力支撐,到了第三日,不停上斜,尤其穿過太魯閣兩條分別長三及五公里的隧道,一個人在幽閉管道行走,又聽到:「跳車吧!」
「加油,很快就到。」一把陌生聲音在旁響起,原來是負責包尾的國手小莫,一直在後面不斷跟我聊天,經過昨天大雨煎熬,今日明明用盡全身力踩着重量不足八公斤的碳纖維單車,依然慢過蝸牛,眼看路標,還有一公里才離開隧道,我決定,過了就跳車。
「午飯後,原路走。」我不知那來的氣力大叫:「即是全部下坡?」「是一個長二十二公里的下坡。」小莫更大聲,剛才上坡,就是為一陣下坡。孤單作戰,怎也比不上有伴同行,小莫見我踩到面容扭曲,有口難言,費盡力車也不動,繼續在峽谷中跟我講東講西,指正上和下兩字發音,不覺間,他陪我踩完這大斜坡,落車一刻,腳仔軟差點倒地。

 

 

 

day4 誓要上牛山 花蓮市——台東成功鎮120公里

「沒吃早餐?」我大叫:「吃了三碗滷肉飯啦。」
今天由花蓮往台東成功鎮,全程120公里,多是大上大落丘陵地,起初沿岸而行,午飯前需登上牛山。我今天大包尾,小莫繼續陪伴我。牛山是遠古時阿美族人放水牛牧草區,地形特殊像梯田般拾級而上,踩時就知道,一大段見不到盡頭的斜路,轉個彎又是另一段斜路,沿路被綠草包圍,本應多漂亮,只是腳在車上,總去不到前方燈柱。
「放鬆上半身,上。」好一個上字,我望望小莫,為何這麼輕鬆?「你在台灣隊時,一天要練習多少?」發問是分散痛苦妙法。「二百八十公里,從高雄差不多到台中,中間不可停過三次。」他大腿大過冬瓜,渾身是勁。「你上坡時不喘氣!」「因為你沒穿單車鞋子。」「我跟你換鞋。」「你變速做得不好,我說你做。」「我懂呀,前後輪也是低。」正一死淨把口。「太低檔車子沒動力,來,左邊加一。」「加?上坡喎。」看着他那件寫上「Chinese Taipei」的粉紅色單車衫,口硬也要跟。「腳不要時快時慢,要均速。」「好累。」「你常把車子慢下來後再踩,當然累,來,右邊加一。」就算用碳纖維單車,沒有變速技巧,也是抬鐵上山,人生果然要不斷學習。
「Tracy,你們在哪裏?」「我們到頂。」「快了,只差兩公里。」小莫透過對講機與前方車隊對話。「還有兩公里上坡,快死了。」望着路上公里指標,我還在27公里,「很快了,昨天不是上了太魯閣?」上斜,右腰特別酸痛。「你的盆骨有高低。」唔踩唔知身體差。「下車沒所謂,最重要身體健康。」小莫情深一說,我鼻頭一酸,幹嗎有車唔坐?為何要踩上牛山?為何搞到腰痠背痛?還因坐姿不正確弄到手痹,全身無處好。再望路牌,才28公里,我決定踩多一公里就跳車。「牛山有多高?」踩到此才問,是否有病?「671米,香港的山這麼高嗎?」「大帽山,九百多米。」「你有上過?」「如果有,現在就不辛苦啦。」我再說話,會激死小莫,決定閉嘴,心裏不停叫:「上、上、上。」
「到頂了。」小莫搭着我膊頭踩最後三米,「每年復活節都有香港人來挑戰牛山,你再來!」小莫,你也太看得起我。「下午還有七十多公里,吃飯吧。」我真從未如此愛吃白米飯。接着下午,都是行車路,有上有落,最辛苦莫如大雨弄到全身由心凍出來,但回想我連國手都當訓練地的牛山也跨過,眼前道路又何足掛齒,因為大上之後必有大落。若然人需在挑戰自己中找回自己,今天,我破紀錄完成一百二十公里,成功到了成功鎮!

 

 

 

day5 屏東巧遇同事親戚 壽卡——墾丁90公里

台灣把日月漫游水,登玉山和單車環台為三大吸引遊客運動,寶島地勢曲折,東面是山路,西面多平路,轉折點南部屏東。我們先從台東坐車到台東屏東交換處壽卡。
從壽卡到墾丁,上下坡各半,尤其開段,不停落斜,山路風大,又不需用力,出發前理事長叫我們多穿厚衣。屏東縣在台灣南部,乃眾多路段中變化最大,有森林、湖泊、紅樹林、木溫泉地、海邊、小鎮,目的地是國境之南鵝巒鼻燈塔。
今日不用上斜,我都留後與國手小莫談天,他建議如自行環台,冬天應由台北向東經花蓮台東走,夏天東部風大,可從西經台南往花蓮。話口未完,就在小鎮港仔碰到來自香港的華津,他與父親二人環台,爸爸在我身旁一飆而過,他留後拍照片,說多兩句,才知他是我同事親戚,世界真細小。他從西向東走:「西邊多平路,先甜後苦。」他在台灣念書,都沒太多計劃就成行,去到邊瞓到邊,回港後,得知他用了十天環台,比我幸運,竟沒一天下雨!

 

 

 

day6 來不及人車合一就要告別 台南安平老街——國聖港燈塔30公里

 

 

後記
最辛苦的,就是花蓮往台東一段,共一百二十公里,之後兩日,由壽卡踩去鵝巒鼻,都是半上半落,如小莫講:「牛山也得,再沒地方難倒你。」再坐車去台南,由安平老街踩到國境之西國聖港燈塔,全是平路,反而覺悶。六日單車之旅,不算正式環台,只是把最困難路程踩一次,可算是雞精版。
因為壞車,把兩款碳纖維單車:爬山車和公路車也踩了一次,有力時上斜是無敵,下坡更爽死,只是若沒好技術,真是乜車都死。不踩不知,自己一直只是把腳放在車上,412公里過去,根本不懂何謂車人合一,未能互相認識,當我與車能水乳交融時,為時已晚,又要目送她離開,這是旅途上最遺憾一事。

 

沿路有你

1.彰化國小生六日由台東回家
彰化國小學生,由老師帶隊,先坐火車去台東,再用六日時間踩車回彰化,個個踩到面頰通紅,下車還可奔走,我怎也不能輸吧?

 

2.山西人限十四日內完成
山西人小丘首次環台,帶着自己單車前來,桃園機場一下機立即開始踩,沒詳細計劃,但必須十四日內完成,因為台證只准留十四日。

 

 

 

放棄之前,必須準備

一:減肥10kg
同行私人健身教練鄭鵬,他說不少客人都想來環台,他決定踩一次才明白需如何訓練。他建議在出發前至少半年開始做下半身重力練習,例如:跑步和行山,每星期至少三次;其間多吃肉少吃澱粉質,減掉十公斤才出發。

 

二:食飯最好
踩單車日子,食飯最能補充體力,如我,早餐必吃兩碗滷肉飯。你說吃得飯多會肥?可知道我們一天可消耗四至五千卡路里,區區兩三碗飯,吃咗唔多覺。

 

三:自製防雨裝備
雨雲跟我由台北去到台東,隊友都花心思做足防雨裝備。
A:浴帽蓋頭盔:不要讓頭髮盡濕,否則踩完會頭痛。我戴了cap帽,在公路上飛馳時,因有帽舌遮擋,雨水不會直打入面,好多時見到眼前一度水濂。

 

B:雨衣:身濕一凍就要消耗更多體力,在雨路上行,若沒有帶Gore-Tex,可在便利店買雨衣,最重要選擇黃色,因天雨路暗,車輛從遠處就望到你。
C:腳套:「任你點防水,倒水咁嘅雨,全鞋都濕,除非你着拖鞋。」聰明的隊友王嚴衛用膠袋摺在襪內,雨水會隨膠袋流走,不會直入鞋櫳。

 

四:每早晚拉筋
雖攰,每晚返到酒店沖完涼就開始拉筋,最痛的位置至少拉兩分鐘,忍着,就不會使肌肉變硬,翌日踩就不會抽筋;早上醒來,出車前再拉,可減少受傷機會。

記者:梁佩芬
攝影:伍慶泉
編輯:曾冠輝
美術:房 雍

 

TRAVEL MEMO

簽證:持BNO及特區護照,在香港出生或曾到過台灣,均可在網上免費申辦簽證。網址:http://www.immigration.gov.tw

單車團:第二屆「中、港、台三地共創騎跡」火車+單車台灣環島九天深度之旅,價錢:每人$14,989,包括:香港來回台北機票、住宿、膳食、單車租借及沿路補給,七月十八日及八月十五日出發。查詢:36920888(Egl tours)

滙率:1港元約兌4.08新台幣

 

遊四極點路線